2017年下半年以来,在经历了实体零售转型之痛后,百货零售业呈现出复苏迹象,进入新时代的大门已然打开,发展创新空间广阔,未来前景光明,行业已不再茫然混沌,正处于破茧化蝶的过程中。
3月27日,由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支持,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特别协办的第16届中国百货零售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
集团公司董事长云文广、总裁纳森巴雅尔出席论坛会。
本届论坛以“零售 蝶变——迎接新时代,重塑新价值”为主题,盛邀国内外行业精英,企业领袖,共同探讨新时代的零售创新与变革,共同铺陈零售未来的蝶变之路。现场,30余位中外零售领域中的重量级人物构成了本次论坛的华丽演讲阵容,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400多位零售商、品牌商、零售服务商高层参加论坛。
图为云文广董事长与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合影
图为云文广董事长、纳森巴雅尔总裁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百协副会长万文英合影
在论坛上,来自海内外流通界、消费领域的专家大咖,围绕消费趋势的变化,零售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精彩分享,从不同视角打开零售转型的新视野。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司长郑文作题为“面向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推动零售业加快创新发展”的演讲,他结合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对零售业的转型创新提出政策性指导和建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作题为“智慧商务的未来发展”的演讲,阐述了智慧商务的变化与发展,并表示要基于零售、超越零售,以有价值的顾客为中心构建全商务链条。利丰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Rasih Ozturkmen作题为“从全球零售业趋势看供应链变革”的演讲,他从“快时尚”为切入点,分析了供应链的重要性以及发展趋势。加得商业(东京)社长中蔵俊明作题为“从银座GSIX的打造看百货店的变化动向”的演讲,他从银座GSIX的开发经过及业态、市场战略、商品战略、环境战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百货店未来变动方向提出构想。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作题为“把握新生代消费者的升级路线”的演讲,他从新零售时代下,如何构建人、货、场三者多组合的可能,推动消费升级进行阐述。
2017-2018年度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作为论坛的重头戏,由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在现场发布。今年的报告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百货商业协会、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共同撰写,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均来自中国商业百货协会对会员企业的调研,这些一手数据客观真实反映出当前中国百货零售业的经营状况,本着就实避虚的原则,报告进一步增加了调查数据和实操案例分析。
本届论坛不仅仅局限于百货行业,而是更加注重跨界、跨业态的融合,一方面着眼于大零售、大流通,另一方面又精准聚焦小业态、新业态和供应链的再造等。在下午举行的三场平行论坛上,具有权威背景、专业优势的中外机构联袂资深行业专家围绕“商贸供应链的致胜关键”、“新时代百货业的趋势和案例”、“购物中心的业态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度专题性探讨,为零售转型升级开启新视角。
相关连接一:
第16届中国百货零售业高峰论坛
2018-03-27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2018年3月27~28日,中国百货零售业领域中最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影响力的交流盛会----第16届中国百货零售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召开。
零售 蝶变
在经历了实体零售转型之痛后,百货零售业在2017年下半年呈现出复苏迹象,进入新时代的大门已然打开,行业发展正处于破茧化蝶的过程中。顺应这一背景,本届论坛以“零售.蝶变----迎接新时代,重塑新价值”为主题,盛邀国内外行业精英、企业领袖,共同探讨新时代的零售创新与变革,共同铺陈零售未来的蝶变之路。30余位中外零售领域中的重量级人物构成了本次论坛的华丽演讲阵容,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400多位零售商、品牌商、零售服务商高层参加了会议。
行业趋势分析
论坛年会上,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司长郑文结合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对零售业的转型创新提出政策性指导和建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楚修齐会长发布的百货零售业年度发展报告一直是论坛的重头戏。今年的报告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百货商业协会、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共同撰写,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均来自中国商业百货协会对会员企业的调研,这些一手数据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当前中国百货零售业的经营状况。报告同时增加了实操案例分析,为参会者提供了更真实详尽的零售业趋势分析。
零售故事
此外,几位行业专家、大咖先后亮相,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就智慧商务的发展发表了专业性的看法,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的总经理虞坚从新生代消费者的角度给出了百货业的升级新思路,加得商业(东京)社长中蔵俊明以打造银座GSIX的成功案例为引,分析了商场的新走向,利丰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Rasih Ozturkmen从全球零售业趋势角度为参会者解析了供应链变革,尽显业界领军人物风采,共同讲述了零售界的精彩故事。
精准聚焦
本届论坛打破了百货行业的局限,更加注重跨界、跨业态的融合,一方面着眼于大零售、大流通,另一方面又精准聚焦小业态、新业态和供应链的再造等。今天下午的三场平行论坛主题分别为“商贸供应链的致胜关键”、“新时代百货业的趋势和案例”、“购物中心的业态创新”等。具有权威背景、专业优势、优质资源的中外机构联袂资深行业专家、企业领袖精英,,围绕但不限于这些议题,大开脑洞,进行深度专题性探讨,为零售转型升级开启了多个崭新视角。众多参会人表示,能与有实战经验的专家坐在一起分享心得,受益匪浅。
名品展示
另外,众多行业著名品牌闻讯而来,参与了论坛展示,与政府领导、行业领英、卖场店总面对面交流。
相关连接二:
“跳”出行业看百货 百货峰会将开启办会新模式
2018-03-23 09:13:36 中国商报 本报记者 张 涛
3月27日,第16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以下简称百货峰会)将在北京拉开帷幕。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主办方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对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年度会议进行了多方面改革。
“过去很多届论坛的探讨和思考都局限在行业内,这次我希望大家能跳出百货圈,以大零售、大流通的格局来面对一些新的变化,使大家的思维更加开阔。”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在会议内容方面,他提出的要求是,一定要有新东西,要有干货,不要夸夸其谈。同时,不要拘泥于百货,可以跨界研讨一些新的模式和业态。楚修齐表示,今年的百货峰会将在更大范围从大零售的概念来探索新东西,就是为了把大家的眼界打开,给参会代表带来实实在在的启发与帮助。
按照楚修齐的思路,今年的百货峰会无论是在会议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将做出比较大的改变。
《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是百货峰会的重头戏,报告中的数据均来自中国商业百货协会对会员的问卷调查,这些一手数据真实地体现了中国百货业的经营状况,因此该报告的每次发布都备受关注。今年,本着“就实避虚”的原则,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大幅压缩了报告中的宏观阐述,并进一步增加了调查数据和实操案例分析。
今年百货峰会的主题是“零售 蝶变——迎接新时代,重塑新价值”。楚修齐解释说,确定这个主题想表达的意思是,百货进入新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发展创新的空间很大,未来前景光明,行业已不再茫然混沌,正处于从茧中化蝶而出的过程中。他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去年,中国百货行业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体验式消费大行其道,包括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在内的智慧零售新技术日新月异,百货企业的经营模式出现了很多变化,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行业共识,新业态、新物种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本届百货峰会在议题设定、嘉宾邀请、组织形式等方面均顺应行业新变化,不仅仅局限于百货行业,而是更加注重跨界、跨业态的融合,一方面着眼于大零售、大流通,另一方面又精准聚焦小业态、新业态和供应链的再造等。例如,这次大会平行论坛的主题包括“百货业供应链的致胜关键”“未来商业空间打造”“重塑MD竞争力”“购物中心的小业态”等等,围绕这些议题,具有权威背景、专业优势、优质资源的中外机构将联袂资深行业专家、企业领袖精英进行深入的专题性探讨,为零售转型升级开启新视角。
为了拓展与会代表的国际化视野并使研讨内容更具实操价值,这次峰会还特地邀请了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机构和新锐零售企业参会。其中,两家来自日本的知名商社不仅将从专业角度和国际化视野来同与会者分享先进的商业规划和运营管理经验,甚至还会带来数十家日本特色品牌和中国百货企业进行现场对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百货峰会还将聚集很多时尚新锐的中国零售品牌,如智蜂巢、喜茶、麦檬等文创或多业态品牌。这些引领零售风潮的新锐品牌将和百货企业进行现场业务对接交流,并将在本次会议上发起成立“中国百货商业协会领先商业联盟”,以更加有效地同百货企业进行可持续的创新经营合作。
此外,在这次会议上,从事出口贸易、零售和经销批发经营的国际性大型跨国商贸集团利丰集团也将其供应链从后台搬到前台,多角度地在会议现场展示出来。
“现在新东西太多了,肯定要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着眼未来,打开思路办会。”楚修齐表示,今年的百货峰会在深入聚焦行业问题的同时,在跨界大零售和引领市场前沿风尚方面也花费了很多心思。“我一再强调会议要有实实在在的干货,希望这次的效果比以前更好、更实用。”
(责任编辑: HN666)
相关连接三:
2017-2018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摘要)
2017年的中国百货零售业在经历了实体零售转型之痛后,经营困难局面逐步改善,呈现出回稳向好态势。广大百货零售企业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为主线,紧紧围绕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以商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主动适应消费升级需要、主动把握技术进步机遇,形成了拓展全渠道、发展新业态、优化供应链等主要转型创新模式,全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革之相,朝着个性化、智能化和生活方式体验化的方向蓬勃发展。《2017-2018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综合了行业宏观数据,通过对85家中国典型百货零售企业的经营报表分析和访谈,就中国百货零售业的整体经营和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82家百货零售企业进行问卷调研,探讨中国百货零售业的转型发展方向。在此,我们向给予本报告全面支持的各家企业,向参与本报告编写的专家、业内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报告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百货商业协会、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共同撰写,2018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百货零售业高峰论坛”发布。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根据本报告撰写制作英文报告,并同期发布。
2017年,随着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消费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加速,百货零售业加快转型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零售深度融合,新模式、新业态,新物种不断涌现,行业呈现出万千气象,整体业绩回稳向好 。 一、宏观经济影响
从2017年初,我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零售市场随之于3-4 季度开始步入复苏阶段。在2014 年之后外贸遇冷、投资增速回落的情况下,消费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顶梁柱”,伴随整体经济增长企稳,消费进入需求多元发展、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优化升级的新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2017年全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6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10.2%,
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见图1-1)。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连续第四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继续发挥着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具体到零售业,2017年,商务部重点监测的2700家典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典型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8.0%和7.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5和11个百分点,特别是实体零售逐步回暖,分业态数据显示,2017年,专卖店、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销售额增速分别为8.3%、6.2%、3.8%和2.4%,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6.6、3.3、1.9和2.7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政策环境影响
(一)十九大报告指明零售业发展前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求中,必然包括更好的消费和体验,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也必然蕴含着零售行业迭代升级的市场机遇。十九大报告中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作为加快经济发展重要举措,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要求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近年来,零售行业深度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影响与推动作用,这种科技创新、技术变革还将以更大的力度影响改变零售行业,特别是在零售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共享经济模式 供应链变革 中高端消费领域,孕育着更大的变革。
(二)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扩大内需
从2017年12月1日起,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这是2015年以来第三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本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涵盖食品、保健品、药品、日化用品、衣着鞋帽、家用设备、文化娱乐、日杂百货等类别,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下降9.6个百分点,主要为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消费品进口。随着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内需扩大,消费回流,作为可选消费渠道的百货零售企业显著受益,特别是中高端百货及生鲜超市。
三、消费市场环境
(一)消费持续升级
近年来,零售市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互联网技术使消费者聚集成拥有海量信息来源及话语权的网络社群,并逐渐掌握消费市场的主动权,零售业从“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时代。消费者在早期经历了一轮“低价狂欢”之后,逐渐恢复理性,变得越来越成熟。收入增长驱动消费升级,唤醒大众品质和体验意识,顾客价格敏感度下降、品质追求上升,同时由于线上购物体验受限,对线下的冲击见顶回落。消费形态正在从购买产品转变为购买服务,购买体验,提升生活品质及获得体验逐步成为消费的核心动力。随着消费多样性日趋增大,单一性的市场增长势头日渐趋弱。
(二)消费意愿增强
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断增强。根据尼尔森发布的报告,2017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稳步增长至112点,较2016年提高6个点(见图1-2)。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14年以来,一直超越100%,虽然在2014年第三季度有过一些波动,但在2016年的9-10月份,这一数字又回调到106%。2017年各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始终在110-114点,保持高位运行,为中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可能性,走过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核心消费群体以其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带来新一波市场红利。
(三)新消费群体崛起
目前,中国零售市场一个显著变化在于主力消费阶层年轻化,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新生代的消费人群正在崛起。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35岁以下年轻人的消费占消费增长的65%。此外,从2016年到2021年,这一群体的消费正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是35岁以上消费者的消费增速的两倍。到2021年,年轻一代的消费将占消费总量的69%1。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新生代消费群体普遍拥有超前的国际视野与新的消费理念,追求个性化生活方式,注重优质生活品质,期待丰富的购物体验,他们将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最有影响力的消费群体。百货零售业必须重视新生代消费群体的价值主张,深刻洞悉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积极迎合他们的需求——移动、社交、体验、便利、定制的产品和服务,针对他们对于获客成本、商业运营等方面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进行整个供应链的调整变革,迭代升级。
四、零售业总体发展
(一)行业转型初现成效
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在电商倒逼的压力下,百货零售企业凭借自身多年积淀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加快转型变革,加速业态升级,加力市场深耕,面对消费市场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从顶层设计,区域布局,新老业态融合,商业模式重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战略性调整,大力进行门店改造,深度整合供应链,全面升级渠道能力,积极布局新零售,在行业回暖背景下出现明显的业绩改善。以王府井、天虹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从数字化、体验式、供应链等方面打造核心竞争力,呈现出营收、毛利的双增长,以重百、首商为代表的企业集团通过内部的业态调整与服务能力强化,实现了毛利经营改善,提升了百货自身的生存状态。高端时尚百货代表北京SKP不断改造升级,显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2017年销售额达125亿元2,再创奇迹,名列全球同业第二。
(二)零售业态分化发展
2017年零售业态呈现分化发展,拥有超市优势的社区百货加快拓展,永旺和深圳天虹凭借旗下超市的黏性加速布店,成为去年开店最多的两大集团,专攻四五线城市大众市场的信誉楼凭借独特的自营模式增加4家新店。年轻时尚型和高端奢侈品百货项目受相同定位的购物中心影响较大,新店持续减少。银泰、金鹰、兴隆、王府井、百联、步步高等巨头普遍在购物中心和奥莱发力,大幅缩减百货店发展,北辰、大西洋等彻底退出百货业务。但另一方面,群光、SKP等企业纷纷加速新店拓展。从区域来看,2017年新开业百货与大型购物中心最多的地区都在华东;但购物中心项目高居全国第二的西南地区,新增百货店居于第三;大型购物中心数量仅居全国第五的华北地区百货地位仍然较高。百货新店主要集中在北方和四五线城市,江苏去年新增8家百货门店,一线城市由于经济发达,消费多元化,购物中心发展迅猛,原本门店众多的百货业纷纷转型。新开业大型购物中心主力省份为浙江、湖南、重庆、福建、湖北。
(三)技术驱动智慧零售
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如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在2017年已逐步完善,为零售转型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尤其是移动支付技术,2008年以后,无现金支付稳步增长,2015年涨幅高达39.77%。便捷快速的移动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已成为人们在零售行业购物支付的首选。移动支付提升了购物体验、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成为打造智慧零售的一项重要基础技术。从消费者体验切入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到业务中后台的核心流程数字化和技术含量的提升,物联网、数据分析、地图搜索、室内外定位、人脸识别等技术从采购、生产、供应、营销等各个环节改造着传统零售业,零售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得以拓展延伸。顾客数字化、商品数字化、服务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经营管理数字化等全方位推动传统零售业运行效率提升,商业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2017-2018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 2017-2018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
(四)零售新物种频现
2017年,新概念、新模式催生了千店千面的零售“新气象”,零售新物种呈井喷式爆发。从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到永辉的超级物种,都在对传统超市进行颠覆性重构:压缩品类,加入生鲜、餐饮、体验等新元素进行跨界组合;运用大数据、智能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和先进设备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与传统业态相比,新物种更加重视顾客体验。一方面,通过新颖的门店设计,从视觉效果上提升门店的“颜值”;另一方面,嫁接餐饮、科技甚至娱乐内容,重新定义人、货、场。据不完全统计,2017以来诞生的新物种有天虹sp@ce、新华都海物会、步步高鲜食演义、百联RISO、联华鲸选等,除了主营超市 餐饮外,天虹sp@ce还增加了儿童独立购物 体验的娱乐空间,白联集团的RISO系食还将花店、咖啡吧、书店、艺术中心等融入超市门店,创造多元化服务,不断崛起的新物种正在构筑多样化的未来消费场景。
(五)零售资本深度整合
2017年零售业进入加速整合期。一方面,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大规模向线下渗透,线下扩张常态化,线上线下的融合开始从资本性融合向业务性融合迈入。另一方面,实体零售价值凸显,优质的线下零售品牌得到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迎来估值井喷,回归价值之源。阿里巴巴先后与百联、三江、新华都和高鑫零售达成战略合作,以大润发、欧尚为代表的中国最大商超卖场集团从商业模式和资本结构上双通道加入由阿里推动的新零售革命。腾讯联合京东等入股万达,通过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物流和支付等手段驱动线上线下融合,促进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多业态领域的线下零售巨头步步高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构建新能力,构筑数字化运营体系,营造零售新生态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与此同时,线下整合也在加速,王府井和首航开启战略合作,罗森和超市发、中央商场落地加盟合作,家家悦收购维客商业股权,供销大集收购顺客隆,通过这些整合,推进打造全国性零售平台,企业实现了资源和品牌价值最大化。
(六)持续深化组织变革
零售转型与组织变革和机制创新密不可分。打破职能与流程分割,推进管理体系升级,引入合伙人制度,建立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激励考核制度,通过管理层持股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永辉超市以“大平台 小前端 富生态 共治理”为模型建立新型组织形态,王府井集团通过调整,使总部职能从经营管控型转向战略投资管控型,深圳天虹力推组织扁平化,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决策效率,不断深化的组织变革使转型中的零售企业焕发出内在活力。
第二部分 百货行业转型创新的主要做法与特点
一、行业整体经营情况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采集汇总了部分(85家)会员单位的销售统计数据,对2017年行业情况作了初步的统计分析。统计样本中的85家会员单位绝大多数是中国百货零售行业的骨干企业,年销售额规模在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占91.76%,超过10亿元的占51.76%,超过100亿元的占18.82%。从销售额占比看,样本中44家超10亿元企业(集团)的市场规模占样本整体销售额的99.19%,16家超100亿元企业的市场规模占整体规模的84.86%。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基本反映年度行业运行实际情况,该项统计具有行业典型代表性。
2017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85家会员企业年度经营统计数据显示,百货店销售总额7155.14亿元,比2016年的6558.50亿元增长了9.10%;利润总额为61.21亿元,比2016年的68.12亿元下降10.15%;主营业务利润为191.95亿元,比2016年的187.59亿元增长2.32%。年末资产总额达到1470.36亿元,同比增长0.32%。2017年会员企业经营面积有所增加,为20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1%。从业人员平均数为17.60万人,比2016的17.94万人减少了1.93%。
二、积极推进全渠道及业态融合发展
(一) 全渠道数字化模式成为行业主流
当前百货零售市场,线上线下(O2O) 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为了全面探索零售业态升级,百货企业纷纷致力建构“实体 线上 移动端”全渠道数字化模式。
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及利丰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有高达86.3%的受访企业当前已开展O2O(见图2-1)而去年的调查只有45.3%的受访企业已开展O2O。当中,54.8%的受访企业已经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见图2-2),比去年增加8个百分点。其中73.3%的企业拥有自建网络销售平台,13.3%的企业同时拥有自建网 络销售平台及入驻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只入驻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的企业有13.3%(见图2-3)。此外,37.0%的受访百货企业拥有自建移动端手机APP(见图2-4),比去年增加10个百分点。他们主要通过手机APP进行促销信息推送,商品销售,为消费者提供如室内导购,餐厅预定等附加服务。
2018 年 3 月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
(根据微信平台发布整理)
时间: 2018-03-28 15:11 ┆ 点击: 次 ┆ TAG:“,零售,蝶变,”,迎接,新时代,重塑,新价值,新, ┆
[打印本页]